首富李嘉诚退休 港人情绪复杂
2018年3月18日(德国之声中文网)今年夏天便满90 岁的李嘉诚,在1928年7月出生,祖籍广东汕头。1940年因二战日军侵华而随父亲从潮州逃到香港,从此与香港一起成长,见证香港经济起飞,而他也成为香港首富,挤身世界富豪榜,写下了一个不朽传奇。他的商业王国,衣食住行几乎全方位紧扣着香港人的生活命脉。尽管他退下的传闻一直不绝于耳,然而,当上周五他亲自公布退休消息后,旋即在社会上产生热烈回响。学者认为,公众对李嘉诚评价是多角度的,渗透着复杂的情怀。
五十多岁的林溢强,四十年前从潮州只身偷渡来港。那时候一穷二白,十多岁到码头当苦工。正当感怀身世时,一位老工友鼓励他说,有一个他的同乡名叫李嘉诚,没有念过甚么书,却经过刻苦奋斗成为香港首富。他于是充满激励,把李嘉诚当为偶像。其后他开始当起小贩、赚了钱便经营工厂, 现在是一间大企业的老板。自言奋斗的力量来自李嘉诚。到了今天,他仍然对李嘉诚充满敬意,认为他是香港人的骄傲。
然而,林的儿子俊贤对李嘉诚的看法却是南辕北辙。林对德国之声表示,儿子对李嘉诚做生意的手法很反感,除了地产霸权,还有衣食住行都被李嘉诚诚垄断了,批评他甚么都要"赚到尽"。为何住在他企业兴建的屋苑便一定要光顾百佳超市?其他小商店、超市完全生存不了 ? 为何住他的楼宇就一定只可以光顾他旗下电讯公司的上网服务?另一方面,近十数年长实推出的楼盘质素更是恶评如潮,图则的面积屡创新低,甚至出现巨大的窗台、不能工作的工作平台等…..真是一切都要"计到尽、赚到尽"为止。
重要的象征人物
香港理工大学社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钟剑华接受德国之声访问,认为可以以传奇来形容李嘉诚。钟剑华认为,李嘉诚一生的事业成就,与香港大半个世纪的经济发展连成一脉。随着香港经济逐渐起飞,李嘉诚也由一个普通人,经营塑料花厂丶然后涉猎地产。香港经济腾飞,他也发了达,更成为香港首富丶挤身世界富豪榜。无论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丶以至在政治上也受到尊崇的地位,无疑是香港一个重要的象征人物。
钟剑华表示,要数李嘉诚最风光的时候,应该是回归前后的岁月。那时候他的社会地位尊崇,著名文化人黄沾写了《李嘉诚传》,短短时间内翻印十多版也卖个断市。随着香港社会的转变,李嘉诚虽仍是香港重要的代表人物,然而他的权威却开始受到质疑,甚至被批评为地产霸权的代表。在现今年青一代心目中,失去了九十年代那种崇敬的地位。钟剑华笑言,当年若表示将来想成为李嘉诚,会被认为是有志气的表现。然而,到了今天,却充满着很多复杂情绪。从李嘉诚身上折射出来的观念改变,亦象徵着香港社会由尊重事业成就丶商业精英到现在对商业精英丶财富阶层的观感及判断已经不同,社会更注重平等公义、以及政治权利等问题。
评价多角度
钟剑华认为,现今公众对李嘉诚的评价是多角度的,是复杂的。在公众心目中,他的确成就非凡,惟对于他的成就也有不同诠释,有些人认为他很有眼光,有些认为他长期跟政府当权者关系密切,有些人会认为他做了很多善事,也有些人赞扬他有国际视野等等;另一方面,当然也有很多批评声音,包括指谪他所有生意也要"赚到尽"。然而,钟剑华指出,社会尽管对李嘉诚有批评,也不至一面倒的负面,尤其是对他两名儿子,相比起其他富二代,给人的感觉是进取低调,没有包养小三丶玩女明星等行为。
钟剑华强调,香港市民对李嘉诚,由上一代单纯的一面倒尊崇仰慕,到现在社会普遍要求发财立品,与市民同呼吸丶同脉搏,所以他的言论未必能呼应基层市民的气息。在政治上他的表态,例如他表示支持高铁的"一地两检"政策自然难免受到批评。
难有第二个李嘉诚传奇
浸会大学新闻传播学系高级讲师吕秉权接受德国之声访问时表示,李嘉诚是香港一个重要的代表的人物,他由基层出,能够找到自己发展优势,亦在逆境时用有限资源实现最大理想。除了刻苦勤奋,他的眼光也为香港人津津乐道,当大家认为经济不明朗的,他一些大胆个人见识,事后往往证明决定是正确。由塑料花丶到涉猎地产时,"六、七异暴动"时大家对市场看淡,他却敢于投资;到并购和黄时的蛇吞象,反映他胆识一面,破了华资企业的记录;此外,中国改革开放初期他就北上,后来在大陆变卖资产,这些做法,可以说在香港商界起了带头的作用,反映他别具精明丶洞悉先机的眼光,并得到国际间认同。
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李嘉诚被批评为地产霸权,做生意赚到尽,吕认为在商社会里,经济行为中少不免受到这样批评,再加上社会有一定的仇富心态。吕指出,作为首富,尽管有一定的社会责任,在做生意之余怎样回馈社会,而李也有扶贫丶敎育上作出捐助。
吕秉权认为,随着"李超人"退休后,香港将难再产生另一个像李嘉诚一样的传奇。随着政治及经济环境变迁,再加上中央政府对港的政策,不利于华资港商的崛起,反而在香港扶助中资企业。因此一个由零开始、白手兴家的首富传奇相信只能成为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