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a Wirtschaft global
2010年8月6日從歷史發展的角度觀察事物有時候是必要的。據經濟合作組織的估測,1820年清朝經濟在世界經濟總產值中所佔份額超過30%。150多年後,準確地說1978年-也就是改革開放政策正式開始實施前,中國經濟在世界中所佔比例卻降至5%。
看起來中國已經重新踏上返回世界經濟強國的道路,過去30年世界經濟經歷了一場前所未有的追逐戰。中國經濟以10%的年平均增長速度尤為搶眼,同時也已經成為世界出口冠軍。在對外貿易中,中國出現大比例的順差優勢。僅2009年順差額就高達近2000億美元。今年7月底中國央行公佈的外匯儲備金額為24000億美元。
中國外匯儲備中絕大部分是購買其它國家的國債,其中特別是美元國債。與此同時中國利用巨大的外匯儲備也加強了在海外的投資攻勢。2009年一年,中國企業在海外的投資額高達近500億美元。
全球經濟危機給中國的海外收購戰帶來不少便利。為了確保難以遏制的經濟增長的需求,中國特別把注意力放到能源安全保障的問題上。而在這張採購單子上列在最前面的就是石油和天然氣,再其次便是礦產。
「中國式」投資
中國在發展中國家的投資模式被看作是很具創新力。例如中國同非洲國家的貿易方式簡單地總結起來就是以基礎設施建設換能源開采。中國在非洲當地修建道路、港口、鐵路,得到的回報則是鋼鐵、銅礦和石油。2008年,中國在資源富庶的非洲國家的投資迅速增長了75個百分點。
中國也在利用對外的投資拓展自身的經濟發展。對中國來說已不滿足繼續扮演世界工廠的角色了,中國渴望以自己的品牌征服佔有世界市場。
在廉價產品領域中國是龍頭老大,而在高端高檔高質高價的市場領域,西方品牌仍然佔先。樹立一個品牌形象需要多年的時間。但是如果能買到一個現有的良性品牌就可以省不少時間和氣力。例如,像吉利收購沃爾沃就可以讓中國汽車生產商直接進入到豪華車陣營。
購買西方企業對中國來說同時意味著技術專業知識的獲得。這裡包含的不僅是技術專利,同時中國也贏得了技術工程師,可以保持技術領先並繼續開發新技術。
向外投資的另一個好處還在於,通過建立營銷與服務網路可以繼續拓展海外市場。仍然以吉利公司為例,沃爾沃公司已經擁有一個汽車銷售網路,吉利公司可以將一些長年的客戶關係作為己用。
中國利用投資戰略在所有市場領域和市場環節創造生產機會。一些中國企業甚至已經躍身成為優質產品的生產商。不過即便是對那些只是提供技術含量低或者品質馬馬虎虎的產品的廠家來說,市場需求仍然是足夠的。
作者:Matthias von Hein 編譯:洪沙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