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和平不是失敗,就是雙贏
2005年2月9日中東需要和平與安寧。然而此次沙姆沙伊赫會談並沒有給人們帶來和平,而且大概也帶不來安寧。不過此次會談並非毫無成果:巴以雙方均宣佈停火,並且確實準備停火。當然,停火的前提條件仍然是雙方信守承諾,並將其承諾真正付諸實施。巴以雙方過去曾多次嘗試停火,但是每次都以失敗而告終。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巴以間之所以取得了現在的微小成果,是因為三個月前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首腦,巴勒斯坦總統阿拉法特因病去世。阿拉法特並不像以色列總理沙龍宣稱的那樣,是和平談判的唯一障礙。但是阿拉法特的死卻使一些本來完全不可能的事情出現了轉機:巴勒斯坦進行了自由選舉,一位公開表示反對暴力,並能對自己陣營裡的極端份子進行有效控制的人當選為總統。在這種情況下,阿巴斯迫使沙龍做出了讓步。因為以色列政府領導現在實在不能將阿拉法特的繼任者完全拒之門外。
美國方面當然也起了一定的作用。重新當選的美國總統抓住機會許諾為巴勒斯坦人提供資金,並鼓勵他們建立自己的巴勒斯坦國。當然此次沙姆沙伊赫會談的組織者並不是美國而是埃及。埃及與約旦願意幫助巴勒斯坦和以色列進行和平談判,這樣一來,以色列也很難拒絕對話。
沙姆沙伊赫的會談是一個開始,只有雙方的具體行動才能讓這次會談變得圓滿。以色列需要將軍隊從巴勒斯坦撤出,需要釋放巴勒斯坦囚犯,而且不能拖延太長時間。巴勒斯坦也同樣要建立並維護安寧和秩序,他們必須停止對以色列進行襲擊,並為同以色列進行直接對話做好準備。這一系列的具體行動包含著風險。這裡有足夠的機會和因素可以點燃極端份子的憤怒,造成新的暴力事件,從而把和平對話扼殺在萌芽狀態。
風險總是和機會並存。所有的人都明白,和平進程沒有第二條路可走。誰也不可能戰勝另一方成為勝利者,在中東不是失敗,就是雙贏。有了這個共識,巴以雙方在美國,歐洲包括俄羅斯的幫助下可以重新開始。人們不能過於苛刻,不能認為這次對話是回到了原來的起點。畢竟四年來,巴勒斯坦對以色列的報復行為以及以色列方面同樣無助但又充滿了暴力的回應都已經留下了深刻的印記。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