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英伊衝突:那種言行不一和手足無措

Peter Philipp2007年3月29日

德國之聲資深評論員彼得.菲利浦就英伊衝突發表評論。他指出:目前在英國和伊朗之間發生的事情,昭顯了不僅是倫敦,而且是整個西方陷入其中的困境:在核爭端裡,重型武器推了上去,說要禁運,結果很快證明沒多大用處。在被捕或被綁架的15名英國水兵事件上,英國首相先也威脅要採取嚴重措施,但具體起來,卻只是「凍結」與德黑蘭的關係:停止與伊朗間的正式訪問和生意。彷彿這就是解決方案。

https://p.dw.com/p/AAJw

「戰艦外交」屬於過去,這肯定是好事。只有政治家們的聲明還在回顧著那種外交,而他們的行動卻是另一回事。否則,巴士拉(Shatt-el-Arab)事件早就升級為公開衝突了。倫敦把此事件稱為伊朗的「海盜行徑」,德黑蘭則說這是合法保衛它的領水。雙方都對進一步的升級不感興趣,更別說軍事性的尖銳化了。

因此,以靜靜的外交來解決這件事肯定要更好。但這說說容易,做起來就難了:即使說托尼.布萊爾馬上就要退出政治舞台,但他仍然必須向他的民眾顯示他的堅定性。伊朗領導人同樣如此。不管這個事件是有計劃的還是無計劃的,它對德黑蘭的政界當然是來得正好:倫敦剛參與要求採取進一步的禁運措施,現在人們卻可以「向英國人示威」了。人們不能擺脫英國人過去留下的陰影:無恥地剝奪伊朗石油資源,對伊朗人民幾乎是種族主義式的高傲。

要抹平波濤,展示衛星導航資料也是沒用的。不想相信的人最終還是不相信。德黑蘭的人就不想相信。不過,由於相關地區的邊境線幾十年來一直有爭議,導航資料顯示的線條卻也能給德黑蘭人帶來一種訊息享受,當然他們是謹慎地享受著。

在這樣一種形勢下,在這麼一個背景下,倫敦即使傾盡心血,仍然幾乎什麼也做不了。假如,來一次「不那麼較真」,說「可能是一次令人惋惜的失誤」,而不是理直氣壯地堅持自己的立場,也許更有實質意義。「讓步者聰明」這個緘言也許不適合於戰爭狀態中對立的民族,但在當前這個事件上,它也許從一開始就能夠起到降壓作用。假如德黑蘭此後仍然保持強硬,這件事情就真的不好收拾了。倫敦自己踏入一場贏不了的較力之中,這場較力將在15名士兵的背脊上展開。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