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難民事務專員:「我們能做到--不讓更多難民來!」

2016年10月24日

「加快避難程序法」實施一年之後,德國新教聯邦協會負責難民事務的專員路德維希認為它並沒有加快難民問題的解決,而是加快了難民的遣返和孤立。

https://p.dw.com/p/2RcSI
Deutschland Asylbewerber in Gieß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B. Roessler

德國之聲:一年前德國政府推出"加快避難程序法"並得以通過。根據不同來源國,批准避難程序最快可壓縮成一周。這一法律是否帶來成效?

路德維希(Sebastian Ludwig):梅克爾總理2015年9月曾說"我們能做到"。不久前她又說在遣返難民問題上需要"全民努力",我在想,她的話究竟是什麼意思?大家都認為,"我們能做到"的意思是接收所有難民。如果我們現在來看一看結果,那麼結論便是,她的話不是我們所理解的那層意思,而是:我們能做到不讓難民繼續湧進,拒絕的難民盡快遣返。

"加快避難程序法"並不是真的加速批准避難的過程,該法裡的用意是試圖加速遣返程序。聯邦移民和難民局的工作人員從3000人增加至10000萬。這對所有機構而言都是一個特殊的挑戰。那裡的工作人員工作特別繁重。該局負責人說今年要處理100萬件申請,這一背景下,人們也只能考慮量、而不是質了。

如此海量的避難申請,再談"仔細審核"不是如同戲言了嗎?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來,審批避難程序是,相關難民已在第一個接納他的難民所。但來的難民太多了,難民局積壓了太多申請得不到處理,難民見狀後不再登記,離開難民所。它的後果是,難民局不清楚到哪裡找到他們並敦促他們提交申請。有時規定的期限已經過了,相關難民才收到要求申請避難的郵件。在整個避難程序中,問訊環節很重要,難民必須陳述逃亡的理由以及為何需要保護。如果這一問訊程序是在時間壓力下進行的,許多人便不會講述真情,而只是說他們害怕死亡或者被殺,接下來就沒有新內容了。而這樣的話就會出現漏洞百出的情況,而如果這一情況出現往往會被拒絕避難。一個正常的避難程序是,如果難民因陳述中出現矛盾被拒絕避難,他還應該有解釋這一矛盾的機會。但在目前的情況下,後者全然不可能了。

Diakonie Deutschland - Sebastian Ludwig, Flüchtlings- und Asylpolitik
路德維希是德國新教聯邦協會負責難民事務的專員圖片來源: Bundesverband der Diakonie Deutschland/Foto: Hermann Bredehorst

在如此的時間壓力下,給難民提供合理的咨詢還可能嗎?

有專門的登記場所,難民在那裡提交申請,不久後問訊也在那裡進行,問訊後數小時內便發出"批准"或"拒絕"的通知。處在這一時間段裡再想給難民咨詢或者解釋"什麼是避難程序"、"問訊不等於警方審訊"、難民必須仔細說明為什麼在德國尋求庇護等等,已很難進行了。像這樣的難民登記場所是為一些簡單案例所設的,比如那些可以直接拒絕或者同意避難的案子,來自安全國的那些難民屬於這類,如波士尼亞、阿爾巴尼亞、科索沃等。但除此之外,還有複雜案子。

只按國籍處理難民事務部是太有問題了嗎?

這樣做的目的是從速處理避難申請。在"一年內處理100萬件申請"的壓力下,難民局寧願優先處理那些花時不多的案子,結果便是,那些真的需要保護的人需等待更長時間才能被批准避難身份,有時甚至要等候兩年才能收到避難批准通知。

以國籍劃分人群是個大問題,無論它是否跟避難批準有關。有留在德國的前景,便有可能融入勞動市場以及免費上國家提供的融入課程,比如,敘利亞人的身份確定後,即便還在避難審核程序中,他便可以去上融入課程,但同樣阿富汗人則不能。這樣劃分的結果是,在首個難民接收所裡,來自所謂安全國家的難民要等到批准結果出來、直到被遣返一直住在那裡。他們被孤立在那裡,而孤立之後再想融入他們,難上加難,代價也更高。

 

採訪記者:Sabrina Pabst.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