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德国援助的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

Grote Lueschen2008年1月28日

2004年12月24日,印度洋发生剧烈海啸,致使30万人丧生。假如当时就有预警系统的话,遇难人数恐怕会降低很多。因此,灾难发生不久,德国政府就决定援助,和印尼政府共同建设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该系统名为GITEWS,两年前开始在印尼安装。至今进展是否如期呢?德国之声记者发来的以下采访报道。

https://p.dw.com/p/Cyuu
GITEWS (German-Indonesian Contribution for the Installation of a Tsunami Warning System) 在印尼海面安装过程中图像来源: AP

时值2005年8月。德国汉堡港的一架吊车缓缓地把一个黄色耀眼的浮标放下水。这个浮标有好几米高,一面印着德国国旗,另一面印着印尼国旗。德国负责开发印度洋海啸早期预警系统GITEWS的单位是波茨坦地理研究中心,项目负责人是大地物理学家劳特容(Joern Lauterjung)。当时他介绍说: “这是我们准备运到印尼的第一个浮标,它上面的三角架上装有GPS接收器。”

今天,这个黄色耀眼的浮标已经漂浮在印度洋海面了,下面连接着一个埋伏在海底的压力传感器。劳特容说: “我们可以非常精确地测量水压。假如海啸波浪流经压力传感器所在地,水压就会发生变化,传给浮标。浮标本身除了配备GPS以外,它还可以精确测量海面高度的变化。”

印度洋海啸早期预警系统共拥有10个这样的浮标,采集数据。此外,它还拥有20个海面高度观测站、100个地震仪。无论印度洋的什么地方发生地震,都逃不过这100个地震仪的“火眼金睛”。所有测量数据都汇总到预警中心,一台大型计算机可以根据实际测到的数据,几分钟之内模拟出海啸的传播方向、海浪的高度等重要参数。至于是否向老百姓发出海啸警报,则不是计算机所决定的,而是由值班专家决定。届时,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就会将警报消息传播到各地,再偏远的村落也不会遗漏。

劳特容说: “目前系统建设的进度基本如期。地震仪是安装在陆地上的,大部分已经完成,沿岸的观测站大约已完成了一半,浮标的主要安装工作放在2008年,计划年底前安装好10套浮标。”

2008年11月12日,在印尼总统的主持下,该系统将投入运行。劳特容表示,时间安排是相当紧凑的,但他们胸有成竹,毕竟,该系统已经初显实力了。劳特容介绍说: “虽然系统部件还没有安装齐全,但去年9月12日离苏门答腊岛南岸不远的海底发生一系列严重地震时,我们的系统就已经派上了用场。当时,地震发生大约3分半之后,系统就已经确定出震源和地震强度。随后,印尼气象局和其它有关部门根据系统提供的结果,在5分钟之内发出早期警报。15到20分钟之后,第一批海浪才到岸。可以说,我们的系统已经通过了实际考验。”

据劳特容介绍,印尼方面对这套系统也深表满意, “因为这个项目在印尼的知名度很高,政府也非常支持,所以一切都很顺利。我们和印尼同事合作得也非常满意。他们也确实是在尽力使这个项目获得成功。”

即便2008年底系统投入运行,劳特容及其同事的工作也还远远没有到此为止。为了培训印尼的工作人员熟练操作这套早期预警系统,德国专家至少还要在印尼呆到2010年3月,说不定还会更长, “我想,我们还有必要多和当地工作人员一起干几年,一是好让他们更熟悉这套系统,但更重要的是继续培养专业人才。培养人才不是两、三年就可以完成的,你真地需要付出更长的时间才行。”

劳特容认为,这个项目基本上是如期进行的,就是4500万欧元的预算看来也不会超支,但是有两点却令这位大地物理学家担忧, “让我担心的是,2010年后的经费还没有完全解决,我们还处于讨论阶段,还在进行筹备工作。让我担心的第二点是对老百姓的宣传教育问题,遇到警报的时候应当干些什么,不能干什么。这是我们的印尼合作伙伴还面临的一项巨大任务,这肯定还需要好几年的时间。我希望人们不要忘记这一点,希望我们的努力最终可以获得真正的成功。”

德国之声版权所有

转载或引用请标明出处和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