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约东扩的意义何在?
2004年3月30日波恩国际转换中心的东欧问题专家海尼曼-格吕德认为,这七个新入盟的国家不能为北约在军事上做出重要的贡献。这些国家虽然可以往北约防区以外的地方派遣一些军队,比如往阿富汗或者伊拉克,但它们只能起到“航空母舰”的作用,即北约可以在采取军事行动时使用这些国家的飞机场。这些国家所缴纳的会费总的来说非常少。其中比较大的国家如罗马尼亚承担的义务要稍微多一些,可以调动的军队也多于波罗的海小国。
海尼曼-格吕德指出,尽管北约为这几个国家入盟提供了援助,其这些国家的军队装备只有10-15%合乎执行北约任务的要求,而其余85-90%的装备实在破旧不堪。不仅在武器装备方面新盟国与老盟国有巨大的差距,就是在语言方面新盟国也有很大的问题。这些国家的军官、特别是士兵的英语水平很低。他们的武器装备大部分来自于前苏联或者是仿制苏联的产品。要改装这么庞大的武器系统,特别是坦克、装甲车、飞机及直升机,需要大量的经费。这将给北约的预算造成很大的负担。北约盟国将把一些过时的装备赠送给这些国家,或者廉价卖给他们一些武器。那些在德国早该销毁的武器装备,在这些东欧国家中至少还要使用10到15年。”
对这些国家来说,加入北约的最主要目的是免遭第三国侵略。根据北约宪章第5条,北约成员国可以在遭受侵略的情况下请求北约给予军事援助。海尼曼-格吕德预测,这几个新成员国在正式入盟后很可能马上降低他们的国防预算。只要他们一加入北约,就会大大减少国防开支。因为他们将加入北约看作是一个物美价廉的安全保障,因此也就不会在军队现代化方面做太多努力。
北约的老成员国希望,新成员国实现军队现代化将给他们的军事工业开辟一个市场,新成员国将是潜在的军事装备购买者。但老成员国的希望往往落空:上一批入盟的匈牙利就是一个反面的例子。匈牙利入盟后购买了一批军用直升机,但匈牙利政府既没有购买美国或者欧洲盟国的产品,却购买了瑞典的产品。此事当时在北约内部引发了一场激烈争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