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禽流感病毒的威胁无休无止

2002年7月6日

香港一度“谈鸡色变”,政府下令销毁所有鸡禽,行动的起因是港民感染一种新的,危险的禽流感病毒。科学家一路追踪,破解禽流感的悬念。

https://p.dw.com/p/2T0C
97年和2001年,香港两度销毁1百多万只家禽图像来源: AP

流行性感冒的病原体:流感病毒,可以随时引发后果不堪设想的大流行病。这一结论,是香港大学和美国田纳西州曼非斯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的学者,共同研究所得出的。这些学者们在最新一期美国国家科学院的网上院刊上,发表了他们的研究成果。

科学家们通过进行分子遗传学和流行病学方面的分析,对危险病原体毒株的生成,以及将来如何可以阻止大流行病的发生,了解得越来越清楚了。

通过对流感病毒遗传基因进行的详尽分析,去年年初,绍特瑞治和魏波斯特,以及其他科研人员,就已经成功地在香港市场上的家禽身上,发现了可能会给人类造成极大威胁的流感病毒毒株。

由于香港政府当时及时处理了100多万只鸡和其它禽类动物,才得以成功地阻止了一场正在酝酿生成的流行病灾难,保护了所有居民,安然无恙。

禽流感病毒的特点

禽流感病毒的很大特点之一,是可以通过突变,很快地改变自身的遗传基因。此外,不同毒株的遗传基因,也可以相互混合,造成特别大的基因改变。通过这种方式,这些病毒便可以不断获取新的本领。比如,它们不仅可以侵袭家禽,也可以侵袭人类,或者在它们新霸占的领地,扩张得特别迅速。
1997年,发生在香港的情况就是这样。突然之间,就冒出一种对人类异常危险的流感病毒。当时,魏波斯特和其他流行病学者一起,说服了香港的卫生部门,相信香港正面临流感病毒的严重侵袭,并采取措施,宰杀了香港市场上的所有鸡、鸭、鹅,以及其它家禽。

他们共宰杀了150多万只家禽,才使得比较而言,只有少数人感染上了新的病原体毒株,只有6人,因此丧失了性命。

病毒变种如何产生?

从那以后,病毒学家和流行病专家便加紧研究,这种特别危险的病毒变种,究竟是怎样生成的。最后,通过对许多病毒隔离体的单个基因进行的比较,科学家们发现,1997年出现的病毒,看来是流感病毒第一次作为纯禽类病毒,直接侵袭人类,而无需通过猪的中转。

经过一系列的基因转变,其中包括起关键作用的一种鹌鹑病毒的参与,也就是其基因的混入,才使得这种病原体,获得了许多新的功能,其中也包括在人类身上引发异常严重的感冒。

科学家们以侦探般细致慎密的研究工作证明,1997年引起人们慌乱的那种病毒,看来一开始只出现在鹅的身上,但随后,它也适应了鸡和鹌鹑。经过大屠杀活动,这种危险的病原体已经销声匿迹了,但是生成它的那些先辈,却在这一带地区继续生存着。

在随后几个月的时间内,魏波斯特密切跟踪了禽流感病毒的变化。为此,他不断收集和分析香港市场上所出售禽类的粪便。他发现,在2001年2月到5月之间,鸡身上就出现了好几株和1997年的致命病原体非常相似的流感病毒毒株。看上去,这些病毒源于鹅和鸭,但是现在也可以感染鸡、鸽子、鹌鹑,以及其它家禽。到了5月中旬,许多农贸市场上家禽的死亡率急剧升高。实验室进行的试验表明,在5种新的禽流感病毒中,就有4种也可以感染老鼠。

它们在哺乳动物身上造成的感染,是致命的,因为它们所具备的能力,类似于1997年的那种病毒,也就是可以很快地进入被感染动物的大脑。鉴于这一结果,香港的卫生部门当时决定,再次杀死100多万只家禽。

风险依然存在

科学家们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得出结论,认为特别危险的流感病毒,并不像至今所猜测的那样,只可能在猪的身上生成,因为无论是禽类的病毒,还是人类的病毒,都可以感染到猪的身上。最新结果显然表明,一定的基因转变,足以使禽类病毒,具备直接向人类进攻的能力。去年泛滥在香港家禽中的流行病,之所以没有给任何人造成伤害,大概应当归功于政府部门的迅速果断。然而,在家禽中生成新的、异常危险的病毒毒株的风险,却依然存在。

香港的防范措施

相应的前辈病毒,主要是在中国南方,司空见惯,非常普遍。为了阻止生成危险的禽流感病毒,香港政府在家禽市场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的安全措施。比如,活鸡和活鹌鹑,现在就不得在同一个市场上出售;所有关家禽的笼子,都必须每月彻底清空一次。没有售出的家禽,都必须宰杀,冷冻起来再出售。笼子也必须仔细清洗一遍,第二天,再装入刚刚进口的新家禽。这样,至今在人们的观念中,差不多和繁忙的贸易中心为同义词的香港,现在正是因为得益于流行病学者魏波斯特的高瞻远瞩,和由他发起的分子遗传监督法,正在逐步发展成为抵抗流感的坚固堡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