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转至内容
  2. 跳转至主菜单
  3. 跳转到更多DW网站

龙舟竞渡-在中国很古老,在德国很新潮

转载或引用务请标明“德国之声”<br>本站网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4年9月28日

10月20至24日,第五届国际龙舟锦标赛将在上海举行。伴随着锣鼓喧天、千舟竞技的热闹场面,龙的传人将在黄浦江头会战海外军团,其中,实力雄厚、屡创佳绩的“德国龙舟队”不容小觑。

https://p.dw.com/p/5coz
普鲁士龙舟队训练场面(龙头及龙尾只在开赛前安装)图像来源: DW

说起龙舟竞渡的历史起源,民间传说众口纷纭,流传最广的是缘于纪念楚国诗人屈原。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爱国诗人屈原因政治主张不被采纳,反遭小人诬陷,含恨抱石自沉汨罗江。楚人怜之,纷纷驾船争逐江上相救。随着时间推移,龙舟竞渡逐渐从地方习俗演变为专业赛事,形成有章法、有规范的龙舟体育文化,并蔓延到世界近45个国家和地区。

德国民众开始认识中国龙舟是在八十年代末期。1987年,受邀为杜伊斯堡的世界赛艇盛会助兴,两条神灵活现、五彩缤纷的游龙在水面竞飞,其别开生面的表演令观众耳目一新。但德国水域真正拥有自己的龙舟队伍却是在两年之后――恰值汉堡港庆800周年,台湾方面献给欧洲经济伙伴一份礼物:数条传统风格的木质龙舟。

1989年,德国龙舟协会(DDV)以3支团队的规模起家,如今人脉迅涨,旗下囊括97支队伍、2500名会员,而这并非无因可循。波茨坦普鲁士龙舟队队长皮特.亨彭原为皮筏艇运动员,1998年改入龙舟协会。他解释说,龙舟体积大、队员人数多,有锣鼓、有呐喊,训练起来人声鼎沸,比孤家寡人的赛艇有意思多了。

正如所有的集体竞技,齐心协力的团队精神是龙舟决胜的关键。赛前每周3到4次的集训不仅锻炼耐力、体能,训练技巧,更是队友们相聚畅谈、联络感情的大好时机。每年圣诞节前夕,普鲁士龙舟队还组织岛屿郊游活动;赛季结束后,全体队员驾龙舟环绕波茨坦城一周,全长36公里的水路大约耗时4至5小时。长此以往,这种一年一度的“水上告别游”已经成为团队经典的特色项目。

难能可贵的是,龙舟队员所有的努力与付出都是以个人爱好为出发点。没有政府的扶持,没有广告商的赞助,甚至连出国比赛的费用都需个人自付。但是尚未掺杂商业利益的体育活动本身散发着纯汁原味的魅力。这种在中国很古老、在德国却很新潮的水上运动将队友们拧成了一股绳,正如常言所说:“大家都坐在一条船上。”

龙舟运动员多半是半路出家,有过其它体育领域,诸如赛艇、手球、橄榄球等赛事训练的经历,身体素质、技术领悟能力都出类拔萃,其中也不乏前世界冠军级的顶尖高手。

现年45岁的皮特.亨彭先生便是一例。自1998年入行以来,他与妻子、女儿分别加盟普鲁士龙舟队中年公开组、中年女子组、以及青年女子组,俨然一个“龙舟之家”。从欧洲杯到世锦赛,从马尔默到波兹南,普鲁士队最近四年来捧回的奖杯摆满了展示厅的四壁。亨彭太太说:“我曾经是独木舟运动员,退役后也非常需要定期的体能锻练,加入龙舟队之后感觉身心振奋。大概运动也会让人上瘾吧。”

10月15日,亨彭全家将随全队一道飞往上海,参加将在那里举行的第五届国际龙舟锦标赛。皮特.亨彭说,他盼这一天盼了很久了,能够拜访龙舟的故乡,真正是一件令人兴奋的事情。这届由中国做东道国的锦标赛原本定于2003年,却因为萨斯的缘故整整推后了一年。

虽然划了那么久的龙舟,皮特.亨彭还只能通过电视、杂志、网络等媒体平台认识中国。那里的龙船更美,阵容更大,同行更多吧。--皮特.亨彭这样猜测。在中国经济繁荣举世瞩目的今天,龙舟传统是否在神州大地得以发扬光大了呢?下个月底,答案自见分晓。

(亚思明)